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作为今年艺术节开幕演出之一,世界顶尖指挥家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执棒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在上海展览中心的喷水池广场奏响新声。这也是上海展览中心这座历史积淀与现代魅力相结合的城市地标建筑,首次将户外喷水池广场作为演出空间对公众开放。
文|乔争月
传奇不断的花园
▲韩雪 摄
上海展览中心是南京西路的中心,也是一块传奇不断的土地。
1954年,上海展览中心的前身——中苏友好大厦在已荒芜的爱俪园原址建成。爱俪园由犹太富商哈同修建,他曾经拥有近半条南京路的地产。
“爱俪园是哈同给爱妻的一个礼物,占地300亩,小桥流水、奇山怪石,景致之佳居上海私人花园之冠,被誉为‘海上大观园’。”研究上海犹太人历史的上海社科院王健教授说。
哈同的人生好像一面镜子,映射出近代上海冒险家乐园的真实景象。1868年,出身贫苦的哈同从巴格达来到上海闯荡。他身无分文,在老沙逊洋行从最底层的“司阍”(看门人)干起,因为勤勉又有头脑,很快掌握了上海地产投资的诀窍。1886年,哈同加入新沙逊洋行主管房地产部, 1901年在南京路成立哈同洋行从事贸易和房地产投资,后来成为上海滩著名的地产大王。
《走在历史的记忆里——南京路1840s-1950s》一书记载,哈同发迹后建造私家花园爱俪园,又称哈同花园,是沪上一大胜景。院内曾兴办圣明智大学,延请王国维、罗振玉等名家来授课,并刊印佛经,出版一批学术著作。著名画家徐悲鸿早年到上海,曾被介绍到此画仓颉像,并在此与蒋碧薇相识,后由哈同资助出国留学。
爱俪园毗邻的街道也被命名为哈同路( Road),就是今天的铜仁路。
王健介绍,哈同在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都担任过董事,这是不多见的。“这也是因为哈同对于城市发展独到的眼光。他出任新沙逊洋行主管房地产的大班协理后,仔细研究分析了上海房地产未来的发展走向,决定将投资的重点放在南京路。当时西藏路一带还是郊外,是他建议公共租界应该向西发展,直到今天静安寺一带的位置。而当时其他人也有向北和向南发展的建议。”王健说。
哈同认为“南京路居虹口、南市之中,西接静安寺,东达黄浦,揽其形胜,实为全市枢纽,其繁盛必为沪滨冠。”因此,他凭借其自己过人的眼光与投机策略,不断低价购入南京路的地产。后来也正如他所料,南京路果然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哈同的财富也随着南京路的快速发展不断地增值。
王健统计,哈同1931年6月19日病逝时已拥有土地 449.098亩,市房812幢,住房544幢,办公大楼24幢,旅馆饭店4幢,仓库3座。其中包括16块南京路黄金地段的地产,面积达 111.578亩,占南京路地产总面积的44.23%。
哈同去世后,他的夫人罗迦陵继承了丈夫的财产,成为亚洲最富有的女人。英文《字林西报》刊文写道,“这对夫妇在一起快乐地生活了45年,互相奉献。哈同对罗迦陵敬意有加,总是称她为‘我的妻子’。”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生发现,哈同在静安区内的地产以“爱俪园”为轴心, 向东西两侧展开,东起西摩路 ( 今陕西北路 ),西至哈同路 ( 今铜仁路 ) 西侧。
他认为,哈同之所以选择静安区块作为公司业务的核心地段,除了该区块本身蕴涵的巨大商业价值外,与他深爱的妻子罗迦陵(Liza -1941年)有关。罗迦陵,又名俪穗(或俪蕤),中法混血儿,出身贫苦,身世复杂,传说颇多。其中比较可信的说法是,罗迦陵 1864 年出生在涌泉浜旁的罗家村。1901 年,哈同按照夫人的愿望,在罗迦陵的出生地购得一片土地,花费 9 年时间打造了一座花园,作为两人的居所。1910 年竣工,夫妻俩各用名字中的一个字,即,用“欧司·爱·哈同”中的“爱”字和“罗俪蕤”中的“俪”字,组合为“爱俪园”, 即通常所说的“哈同花园”。
1895年,哈同迎娶罗迦陵后,在上海安家立业,妻子对他的影响很大。罗迦陵劝说哈同信奉佛教,爱上中国文化,赞助佛教书籍出版,并创办教育机构。没有子嗣的哈同夫妇领养了十多个中外孤儿。
根据陈喆华、周向频的论文《民国上海私家园林爱俪园研究》,爱俪园全园由僧人黄宗仰主持设计,始建于1903年冬,至1909年落成。黄宗仰不仅取法古典园林,以生平游历会心之景物点缀园林,且在造园期间远赴东瀛借鉴日本的园林艺术,融汇成建筑形制各异、中日乃至西式元素相配的园林景致。
童寯先生在《论园》中提及爱俪园“为现存园之最大者,近代建构,中西夹杂。其他如‘徐园’‘半淞园’‘九果园’均不值一顾”。他将爱俪园与豫园、也是园等几座名园并置而论,足可见爱俪园在上海近代园林史中的地位。
爱俪园中有大片草坪和林地,点缀着茅亭和石亭,有花圃、长廊、假山石洞、湖水、木曲桥、石舫、草庐、荷花池、学堂和家庵等,整体结构呈现封闭内敛的传统宅院特征。值得一提的是,爱俪园的水系源自涌泉浜活水,由“涌泉小筑”引入,贯通于整个园林的东半部,而园林丰富的景致皆围绕水系展开。南京西路和静安寺的旧英文名,“ Well Road”和“ Well ”都因涌泉浜而得名,而来自静安涌泉的活水为南京西路中心位置的这座园林带来了灵动的气息。
因为没有子嗣,哈同夫妇收养了近20个中国和外籍孤儿。王健曾见过其中一位外籍养女。“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告诉我哈同夫妇喜欢看京剧,在家中用筷子吃饭。”王健说。
爱俪园在鼎盛时期有近80个景点,居住着800余人,其中包括保镖、管家、仆人、僧人、老师和学生等。不过,传奇花园的盛景没有持续很久。1941年,罗迦陵也去世后,她的养子女们争夺遗产,爱俪园也因无人打理而渐渐荒芜,到1949年前已是一个废园。
虽然存在时间不久,同济大学钱宗灏教授认为,爱俪园仍堪称上海近代史上一座很有影响力的名园。他提到,曾经生活在这座花园里的人,如哈同、罗迦陵、黄宗仰、姬觉弥,都是近代上海的传奇人物。此外,孙中山、慈禧太后、徐志摩等名人也曾到爱俪园参加与园主有关的活动,很多佛经和学术著作在爱俪园印刷出版。著名画家徐悲鸿也曾在爱俪园居住,并在此遇到后来的夫人蒋碧薇,他们都在哈同的资助下赴欧留学。
虽然花园已逝,但这些关于爱俪园的城市记忆留存至今。
1953年,这座传奇花园迎来新的命运。当时,中国和苏联计划在北京、上海和武汉建造三座中苏友好大厦。在上海的选址包括四平路汽车修理厂、广中路农场和南京西路爱俪园。最终,昔日哈同的花园因为其位于市中心的便利位置和合适的面积而被选中。
1954年,中苏友好大厦建设项目开工时,《新民晚报》于5月4日刊登的报道称这是“上海的一座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建筑”。
报道提到,中苏友好大厦建造在延安中路以北、南京西路以南、铜仁路以东、西康路以西的大块空地上。这座雄伟的建筑物包括了中央大厅、工业馆、文化馆、农业馆、电影馆等建筑物。整个建筑占用土地面积九万五千多平方公尺。建筑物本身面积约一万七千多平方公尺,体积约二十七万多立方公尺。中央大厅上有一尖塔形的建筑,塔尖装置一颗巨大红星,完工后入夜将发放光芒。塔顶红星距地面有一百多公尺,将是全市最高的建筑物。从延安中路大门进去,前面有一个喷水池,进去便是中央大厅,再进去,是工业馆。工业馆后面有一个可容纳一千人的电影院。中央大厅的两翼是文化馆和农业馆。所有这些都是按照苏联民族形式设计。
中苏友好大厦是由苏联著名建筑师、斯大林奖金获得者安德烈耶夫,工程师、斯大林奖金获得者郭赫曼和建筑师吉斯诺娃设计的。中国的工程师、技术员七十多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完成了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整个建筑工程也将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全部由中国工人用中国的材料来完成。
“这座建筑物的建造象征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也表现出苏联建筑方面的辉煌成就。”《新民晚报》报道。
“中苏友好大厦是一座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给上海建筑增加了一份色彩。因为俄罗斯是永久冻土,而上海是软土地基。当时俄罗斯建筑师的方案经过中国建筑师陈植的改良,现在仍沉降但没有倾斜,应该是陈植的功劳。”同济大学钱宗灏教授说。
如今,中苏友好大厦已改名为上海展览中心。建筑保持着20世纪50年代初建时的风貌,蜜色巨柱和雕塑雄伟华丽,也有宁静的花园点缀其间。上海展览中心也是上海举办重要活动的地点之一,过去上海两会和上海书展都在此召开。这里还经常举行重要艺术展览,仿佛还是一个传奇不断的“海上大观园”。
作者介绍
乔争月
上海报业集团上海日报社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主任记者、Qiao 融媒工作室总策划、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委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传播硕士专业特聘业界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硕士专业业界导师、英文《建成遗产Built 》编委、上海市侨联青年总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建筑科普文化标兵。
南京西路建筑地图(请横屏浏览)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展会先锋:
商会协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名录,助力你业绩高飞。
名家讲堂:具有最全老师阵容,帮您事业家庭腾飞。
全国展会,全国商会,全国协会,全国企业名录,全国就业会刊持续更新中,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更新,感谢持续关注,
展会先锋;24小时客服VQ:371240006(展会名录全拼) 土豆号; yiye1314qq
持续更新中。可以充值会员下载您需要的任何资源,有问题客服24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