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晚,伴随着鸟巢主火炬台上圣火的熄灭,位于延庆八达岭国际会展中心广场的延庆赛区火炬台也熄灭了微光,火炬台背后的八达岭国际会展中心也逐渐归于平静。在这里,一支30多人的服务保障团队已经奋战了近一年的时间,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出色地完成一次次的服务保障任务,犹如火炬台上的微光——静静地散发着光芒和温暖。
市民聚集火炬台前等待冬奥会火炬熄火仪式
开幕式指挥部区文旅局和延隆公司合影
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北京八达岭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是延庆区属二级国企,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公司38名员工全部参与到冬奥服务保障工作中,圆满完成了延庆制服与注册分中心场馆筹建改造及日常运行管理保障、会展广场火炬台运行保障、延庆冬奥城市文化广场运营管理等重点保障任务,同时还承担了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观众集结、延庆赛区观赛观众集散等29场、3800多人次的服务保障任务。
制服和注册分中心场馆保障团队合影
八达岭国展5个业务领域经理合影
工作任务重复性高、服务人员密度大、时效性强,每一项任务都关系到延庆赛区保障工作能否圆满完成,不能有任何失误。
从接到任务那一刻起,八达岭国展党支部书、总经理刘彦荣始终保持着国企人的自信与担当,经过大规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七一百年大庆,这些重大活动保障工作的历练,八达岭国展团队已经成长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坚强队伍。
八达岭国展誓师动员大会授旗仪式
“参与冬奥,与有荣焉、幸甚至哉!”八达岭国展冬奥服务保障团队在保障工作中,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擦亮了“冬奥先锋、红色会展”的党建品牌,更用万无一失的服务保障工作成效践行了全体员工在冬奥会倒计时30天八达岭国展冬奥誓师大会上的庄严承诺“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我们是“万金油”,更是自己的“金墩墩”“金容融”
根据上级单位延隆公司对保障工作的要求,召集会议制定保障方案,人员排布则是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性格特点、身体状况制定不同岗位,人员少、任务重每个人有同时担任几个岗位工作,同一天中以分钟计算调岗,变化着不同身份。
凌晨返回的观众
会展部经理娄宁是团队的骨干力量,每天凌晨6:00他就需要向指挥部报告气温、进场车辆数量、物资准备、流线设置等信息;早晨7:30,刚刚完成观众测温、登记、登车、引导车辆离场的他,又出现在场馆环境消杀的保洁工作队伍中;8:30他作为冬奥文化广场当日值守经理,既要负责检查扫码测温人员工作情况、查看特许专卖区排队等候情况、紧盯室内场馆观看文化演出及室外冰壶球体验区秩序,还要时刻叮嘱火炬台人员及氢气房安保做好秩序维护、人流引导、安全保障。晚上20:40在送走广场上最后一名群众后,娄宁带着安保人员再次对广场环境进行安全检查,稍作休息后便整理一天广场接待人数和工作情况,及时上报指挥部;深夜,他们必须在观赛的观众队伍乘车返回到达前,按车辆乘坐人数分箱装好二十箱餐包并搬至提前划定好的停车区,方便观众下车无接触取餐离开,在确认观众全部返回后,已是第二天凌晨。
八达岭国展保障团队合影
这是娄宁的“冬奥赛时作息表”,更是38名团队成员工作轨迹的缩影,不管是财务、电工、中控、会议服务人员还是部门经理、领导班子成员,他们每天都是这样在不同的岗位上,扮演不同角色,默默地发光发热,他们笑着说:“我们就是‘万金油’,哪个岗位都要顶得上,哪项工作都要干得好!”
冬奥会期间市民争相到火炬台前拍照打卡
会展广场自从运营延庆冬奥城市文化广场后,娄宁和同事们每天又多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扮演“冰墩墩”和“雪容融”。作为冬奥期间唯一设置在闭环外的冬奥火炬台,这里每天要迎来大量市民打卡拍照留念,娄宁和同事们就主动承担起扮演“冰墩墩”和“雪容融”的任务,为了满足市民们的拍照需求,他们需要每天从上午9点到晚上19:00持续工作。每个人偶演员要跳舞、转圈、蹦跳,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市民互动,每天三班倒,穿一次就是3个小时,为了减少去洗手间的次数,只能少喝水不喝水。冬奥会期间室外温度零下十几度,但人偶演员仍然累得满头大汗。团队最年轻成员98年出生的张天润说:“能够通过我们扮演的‘冰墩墩’‘雪容融’向市民传递冬奥精神、给孩子们带去欢笑,我感觉自己就是‘金墩墩’‘金容融’,非常自豪。”
延庆赛区“微光”守护人
延庆赛区“长城之光”火炬台设立在会展广场中心区,保障任务落到了作为属地的八达岭国展肩上,在1月17日,正式接到火炬台运行保障任务,没有一丝犹豫,勇担使命,制定方案、抽调人员、聘用安保、准备物资。八达岭国展牵头成立了由航天技术团队共同组成的共32人的火炬运行保障团队,于2月3日正式接手火炬台运行保障工作。
延庆赛区残奥会火炬点燃仪式结束后保障团队合影(部分航天团队人员)
延庆火炬台的设计是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冬奥,这样便增加了保障难度。保障团队从火炬运行、安全管理、疫情防控、人流秩序全面落实,火炬的不间断燃烧、氢气房和明火的消防安全、反恐防爆都需要24小时值守,定时巡查,“5+2”“白加黑”“24小时”这就是他们的工作,靠着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确保了火炬台40天运行的万无一失。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共接待7.9万多人次市民到此打卡,他们被市民们亲切地称呼为“微光守护人”。
一切努力,只为最美的冬奥盛会
冬奥会期间,遇到连续大雪,雪花纷纷落下为冬奥盛会增添了别样风景,但同时也对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为保障赛事观众安全集结,八达岭国展成立了由党员带头的扫雪铲冰突击队,全力应战风雪天。真的应了那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诗句,他们没有时间欣赏雪景,漫天雪花,飘飘洒洒,扫了一层又下一层,整整两天时间,起早贪黑,抓紧所有空余时间,扫雪铲冰。因为长时间的扫雪和寒冷的室外工作,他们有的人腰腿都受了风寒,晚上睡觉都是腰贴暖贴带护膝才能睡得安稳些,有的手脚出现了冻伤,却依然保持着战斗力。八达岭国展副总经理王雅楠说:“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们的坚韧、艰辛,只知道我们是用尽全力在拼,没有口号、没有空话,有的只是汗水、泪水和参与冬奥的荣光!”
风雪中清扫延庆冬奥文化广场
延庆制服和注册分中心场馆就坐落在八达岭国展C馆。1月12日在制服发放的关键时刻,制服区的试衣间消防管道崩裂漏水。巡查人员一经发现,第一时间报告。设施副经理青年党员吴迎春向设施经理汇报后,一方面组织人员抢修,另一方面做好制服临时试衣间的布置,监督工人夜间施工,确保了第二天的500多件制服的发放任务的顺利实施。吴迎春顶个熊猫眼说:“终于完成了,只要不耽误发放任务,一切都是值得的,设施有我,使命必达!”
深夜雨中等待观众归来
冬夜里的凌晨3点钟,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会展广场上却站了十几个人,那是在等待着鸟巢观看开幕式观众返回车队的保障人员。他们把保管的禁带物品整理箱依次摆放到广场上,迎接归来的人们,只为送去一份方便和温暖,能够让辛苦的观众尽早回家。为了能够做到在车队出入院内时,准时断电抬起栏杆,确保车队无阻碍出入,停车场副经理孙丽群已经在大门口等待了20分钟,实在是太冷了,脚上腰上贴了暖贴,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能看出她在瑟瑟发抖。“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话很朴实,却坚定有力量。这就是八达岭国展人的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他们将“创新、团结、敬业、奉献”的企业精神在冬奥保障工作中发扬传承!
雪后的大风天气里组织观众集结
他们的故事太多,说也说不完,保障任务的完成,靠的是全体员工每个人在每个角色上发挥到最好,用他们的话说,所有的一切努力,只为最美的冬奥盛会!
八达岭国展圆满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延庆冬奥文化广场共接待市民7.9余万人次,完成观赛观众集散保障29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活动共5场,累计服务5800余人次,确保了制服和注册分中心场馆230天的运行保障任务,守护火炬台安全运行40天。
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成功举办。八达岭国展保障团队,他们是幕后工作者。他们看不到比赛也听不到掌声,看不到冬奥会的盛大开幕,感受不到冬奥赛事的精彩紧张,更不能一睹奥运健儿的风采,但是他们的行动却保障了冬奥会延庆赛区冬奥文化活动、冬奥观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冬奥火炬的成功燃烧,为冬奥延庆赛区的保障提供了最强而有力的支持。在漫天飞舞的风雪天、寒风刺骨的冬夜里留下了他们奋战的身影,作为参与冬奥保障的小团队,他们自信而又坚韧,副总经理丁海波自豪地说出了团队的心声:“冬奥有我们,幸不辱使命”!
北京八达岭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 宣
2022年3月16日
展会先锋:
商会协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名录,助力你业绩高飞。
名家讲堂:具有最全老师阵容,帮您事业家庭腾飞。
全国展会,全国商会,全国协会,全国企业名录,全国就业会刊持续更新中,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更新,感谢持续关注,
展会先锋;24小时客服VQ:371240006(展会名录全拼) 土豆号; yiye1314qq
持续更新中。可以充值会员下载您需要的任何资源,有问题客服24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