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一场国际贸易盛会在千年商都广州上演。
从共和国会展的“独生子”“长子”到“中国第一展”,走过65年的广交会,已举办了130届,成为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那么,广交会是如何诞生的?为何一年会举办两届?
打破西方资本主义的封锁禁运
自古以来,广州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广东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绝大部分集中在广州。朝鲜战争爆发后,广东的对外贸易主要以进口为重点,广东利用华侨众多、毗邻港澳的优势,进口了大量国内紧缺物资,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保证民众生活需求。
1953年以后,国家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对外贸易转变为以出口为重点,广东也在对外贸易中推销了大批产品,为国家争取了外汇。
随着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的兴起,急需进口多种物资、设备,如化肥、钢材、机械等。然而,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政策,国家建设所需的大量物资因缺乏外汇而无法解决。
当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20多个,中国对外贸易处在初始阶段,约占四分之一的对外贸易是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及朝鲜、越南等国家进行,主要贸易方式为记账贸易。
然而,仅靠这种形式的对外贸易,不能适应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多种物资的需要。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多创外汇以曲线解决进口难题的途径。
1956年,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开幕式。资料图
考虑到广州对外贸易地位的日益突出,以及良好的对外贸易基础,国务院决定于1956年在广州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出口商品展览会。这次展览会让新中国突破封锁、禁运的重围,开辟了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在为国家争取外汇、保障供给、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方面,作用显著。因此,展览会结束时,广东省和国家对外贸易部指示,于1957年再举办类似的交易会。
1957年4月,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自2007年4月第101届改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如期举行。交易会展出商品1万多种,成交额达1754万美元。成交商品中,约2/3是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工业品和矿产品占1/3。
1957年4月,首届广交会工业馆场景。资料图
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举办
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举办后,同年10月,又举行了第二届交易会,到1958年形成春、秋两届的会期制度。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会址设在广州,又称“广交会”。
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举办,主要是由气候条件和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的。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广交会每年两届会期定于广州气温平均在22℃至24℃的4月和10月。此时,既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生意也多在转折时期,各民族的习惯节日也少一些,参加交易会的客人可能会多一些。
同时,我国出口商品多属农副产品,季节性强,适宜在春、秋两季及时成交。一年两次的订货,对于销售、仓储、资金周转也是恰当的,为各方所接受。
广交会的创办,是新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创举。广交会的举办,体现了新中国根据平等互利方针,努力发展与各国、各地区通商贸易的精神,成功开拓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局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
与此同时,广交会的举办,也为国家构建了一个对外贸易、对外交流的平台,吸引外宾和华侨前来洽谈生意,宣传新中国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政策,是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发展和平力量的良好方式之一。
广交会的举办,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禁运,又创造了以外汇换来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需的各种原料、机器等物资的新形式。
此外,广交会也是国外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配合我国开展和平外交活动,起着密切祖国与华侨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力配合了我国侨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至今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走过65年的广交会,依然生机勃勃,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止,全球开放合作的时代大潮不可逆转。
【参考资料】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
欧阳湘:《广交会的中国特色及体制创新的历史渊源与国情依据》,《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10期。
【联合出品】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记者】汪祥波
【党史精读栏目主持人】王聪 张丽红 叶浩豪
【作者】 汪祥波
党史精读
展会先锋:
商会协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名录,助力你业绩高飞。
名家讲堂:具有最全老师阵容,帮您事业家庭腾飞。
全国展会,全国商会,全国协会,全国企业名录,全国就业会刊持续更新中,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更新,感谢持续关注,
展会先锋;24小时客服VQ:371240006(展会名录全拼) 土豆号; yiye1314qq
持续更新中。可以充值会员下载您需要的任何资源,有问题客服24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