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车市来了一个”急刹车”,全年2.5%的销量增速,宣告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十年年均25%的高增长时代已不复存在,中国汽车开始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外资与内资、合资与独资、市场与技术、规模与内涵、发展现实与思维定式……这些或显性或隐性的问题深藏在汽车产业发展之中,无法消除又亟待厘清。在市场暴增之势”退潮”之后,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同样是在201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0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仅有625万辆,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增长了16倍。汽车社会来得太快,让人措手不及。除了拥堵,停车、噪音、尾气污染、交通安全隐患也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保有量的增长与城市的宜居程度形成反比。成绩与繁华难掩用车环境恶化对中国汽车业未来的掣肘。”汽车社会病”依然待解。
2012,不会是世界末日,但中国汽车产业亟需寻找自己的”诺亚方舟”。
每年两会,都会有汽车方面的热门话题,另一方面,在两会召开之前,一些话题其实已经开始预热,为两会中的讨论提供铺垫。因此,我们可以从目前正在热议的一些话题,推测两会起见对汽车工业关注的热点。
一、新的公务车采购标准
2012年2月24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份新的公务车采购车型目录中,全部为自主品牌车型,外资、合资品牌车型已基本无缘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采购。
有的媒体认为:“自主品牌获发展良机。”多家自主品牌企业表示受到新政策“鼓励”。比如江淮汽车高层则表态,“尽管实际收益很难判断,但看到政府在政策上的利好。”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蒋峻认为,本次意见稿出台,这说明当下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质控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等均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政府对自主品牌的认可,会给自主品牌汽车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有的专家认为:政府公务用车的选择对于大众消费者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目录的公示不仅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任度,同时必然会带动商务用车、私车市场的繁荣发展,促进自主品牌提高美誉度和市场影响。
但是,行业分析人士对意见稿反映比较平淡,认为该意见稿不够细化,此外工信部政策能否约束到地方政府采购仍有待观察。
也有的专家表示:此刻意见稿出台比较意外,纯自主品牌阵容更是意外。
有的官员表示:“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与外资和合资企业相比仍是弱势。最初是外资和合资在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在低端市场,井水不犯河水,但现在短兵相接,所以必须解决自主品牌竞争力弱的问题。”此次政府正是意在通过 “公务车”采购促进和解决自主品牌车企的竞争力问题。公务车新政中规定,“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而合资企业很难过这一关。
中国新版公车目录锁定自主品牌车型之后,欧盟商会发表言论称,作为回应,中国车企进军欧洲的大计或将面临受阻。
估计两会代表多会以正面姿态出现,虽然会有很多代表发言,但绝大多数会肯定新的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肯定公务用车采用自主品牌,包括为自主品牌汽车大唱赞歌。公务车改革确是两会关注的重点,在两会前急急忙忙抛出公务车采购目录被有的专家认为不过是公务车腐败的遮羞布。
我们所希望的公务车改革,应该是缩减公务车采购规模,限制专车配备范围,杜绝公车私用和公车浪费,逐步实现公务车使用租赁化、社会化。另一方面,国际上公务车配备标准对汽车消费的引领作用,主要在于安全、环保、节能法规的提高。
二、校车安全问题
2012年2月15日在“2012首届中国校车发展研讨会暨国际校车展览会”上,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知名学者周洪宇针对校车安全条例,认为有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和完善。
首先,校车立法原则和指导思想需要明确。周洪宇为此提出“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统筹兼顾,齐抓共管”的校车问题解决指导思想。
其次,需要清晰界定校车概念。现有条文中以座位数来区分校车的做法十分不清晰。周洪宇提出,校车界定中需要有包括几方面因素,“根据国家标准设计”、“具有专业资质的汽车厂家生产”、“由专业驾驶人驾驶”、“负责学生上学放学接送”、专用车辆”等。周洪宇认为有关部门可以给予校车过渡期,但放宽校车标准并不是不给予校车以清晰、严格的界定。
周洪宇还认为对于校车生产应该予以鼓励,这种鼓励是全方位的支持,包括金融、税收、土地、资金方面的优惠,而非单纯是税收上的优惠。如对于采购校车的教育机构应该考虑减免购置税,对于采购校车的民办机构同样应予以金融、财政方面的支持,对于乘坐校车的学生可给予资助等。
汽车协会负责人董扬认为:与校车相关的三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安全的实现仅仅是靠车子实现吗?二是,在追求“安全性”的同时要不要兼顾成本?三是,要不要考虑更多地利用现有的客车资源?
产生中小学生车翻人亡的是不发达地区,是穷人家的孩子。其实有“违规校车”坐的孩子还不是最困难的。
超载问题和其它车辆冲撞校车,实际是管理问题,是全社会的安全和法制意识问题。如果仅仅关注校车是否有高的安全标准,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政府应该抓什么?在制订强调安全性的校车安全标准之前,至少应该关注教育投入问题、交通安全问题、教育资源规划问题、公民守法意识问题等。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
2012年2月22日,工信部正式对外公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预计,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需要能量型动力电池模块150亿瓦时/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国内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虽然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总量仍然较小。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产销量分别为8368辆和8159辆,均未过万。
截止2011年底,示范城市实际运营新能源汽车约1.5万辆,与国家总体示范推广目标2.5万辆有不小差距。
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规划对汽车工业的要求主要是节能减排,提出了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新思路。这里面有几个重大变化:第一是“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加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在节能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快传统汽车升级换代,大幅提高小排量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重点开展柴油机高压共轨技术等高效内燃机技术、先进变速器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第二,规划所明确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是“加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支持开展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发”。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点是“突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支持电机及驱动系统,以及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开展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建设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平台。”
第三,同时提出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
有媒体统计,2012年,各地公布的在行政力量推动下预计的上路目标总数将近8万辆,地方补贴标准已经提高到12万元。
比亚迪反映,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在北京无法上牌。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北京政府的补贴决不会肥水流到外人田,其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只会补贴本地生产的电动汽车。所以,在高额地方补贴的背后,还是地方保护在作祟。
然而在两会上,各地政府官员依然会高调表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表示要给予新能源汽车更多的补贴,但是决不会流露出地方保护的意思。
四、汽车召回和三包
2012年1月16日,质检总局公布《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次征求意见稿)》,面向公众再次征求意见。此前,在国家质检总局举行的立法听证会上,各方代表就征求意见稿达成一致,很多人认为这是汽车三包将要出台的前兆。
有媒体报道,国务院已对2012年立法工作作出整体部署,年内力争完成33件立法项目,其中包括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等。
这两个文件的讨论依然十分热烈。
观察以往的两会,代表们很多是有公车的,或者是汽车生产企业的代表,能够一汽车消费者身份出现的代表极为罕见,所以,估计这两个文件的讨论不会十分热烈,有关部门会在会前做些姿态,但是两会期间很难对此形成热点。
展会先锋:
商会协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名录,助力你业绩高飞。
名家讲堂:具有最全老师阵容,帮您事业家庭腾飞。
全国展会,全国商会,全国协会,全国企业名录,全国就业会刊持续更新中,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更新,感谢持续关注,
展会先锋;24小时客服VQ:371240006(展会名录全拼) 土豆号; yiye1314qq
持续更新中。可以充值会员下载您需要的任何资源,有问题客服24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