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迢迢,朝乾夕惕。1924年,中国气象学会以“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在山东青岛成立,开创民族气象事业之先河。百年来,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全国性自然科学学会之一,中国气象学会砥砺百年、华章璀璨。
以科技之精魂,铸气象之伟业。学会成立初期,便积极传播科学知识,引进国外先进仪器设备,老一辈气象学家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为气象预报和观测业务发展奠定基石。新中国成立后,学会学术交流内容不断拓展,涵盖气象学科各个分支,并持续推动气象期刊联盟建设,《气象学报》发展成为国内外气象界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会全方位打造学术交流平台,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成为亚洲最大的气象行业专业展览,有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气象科技成果双向转化,为我国气象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大动能。
以科普之甘霖,润人民之心田。学会成立初期,竺可桢等老一辈气象学家撰写科普文章、开办讲习班,出版《气象杂志》,积极传播气象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学会增设科普工作委员会,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和场馆“多地开花”,创立多个科普品牌活动,如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等,其中全国青少年气象科普夏令营已连续举办40届。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会气象科普重点聚焦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活动深入基层,《气象知识》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切实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让气象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以交流之纽带,连世界之同行。学会积极搭建国内外气象科技交流平台。国内,通过大规模、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构建起分层分类学术交流服务体系,持续促进气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国际上,以“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与多国气象学会开展广泛交流合作,积极发起和承办大型国际气象科技会议,推动国际气象界协同发展。在两岸交流中,学会于1982年开启海峡两岸气象科技交流大门,自2012年起持续举办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为两岸气象合作搭建了坚实平台,促进了两岸气象科技深度融合与发展。
以人才之培育,奠未来之基石。学会成立初期,竺可桢、涂长望等老一辈气象学家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培养了一批民族气象事业的领军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学会创设多个科技奖项,如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等,形成完善的表彰激励体系,激励大批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会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增设多个奖项,举荐众多气象行业专家和项目,气象领域涌现出40名两院院士,他们成为气象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为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摘自《中国气象报》2024年11月21日第1版)
展会先锋:
商会协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名录,助力你业绩高飞。
名家讲堂:具有最全老师阵容,帮您事业家庭腾飞。
全国展会,全国商会,全国协会,全国企业名录,全国就业会刊持续更新中,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更新,感谢持续关注,
展会先锋;24小时客服VQ:371240006(展会名录全拼) 土豆号; yiye1314qq
持续更新中。可以充值会员下载您需要的任何资源,有问题客服24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