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全国两会召开,你有哪些关注热点?
王春法:我比较关注三个问题,有一些是近些年持续关注的。首先,我们现在有《博物馆条例》,但是没有博物馆法。按照去年国家文物局的统计数据,全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有6183家,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态多样。博物馆既有法规在应对考古发掘品配置、博物馆之间藏品交流、文物鉴定和市场交易、智慧博物馆建设、数字化文化产品生产和综合性文博人才培养等方面时能力不足,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将博物馆事业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特别是对国家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应进一步明确,国家博物馆的职责使命是什么,它的文物从哪里来,服务功能是什么,应该纳入法制框架。
第二个是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博物馆建设不能片面追求数量,还要考虑它运维的规律、质量,充分发挥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的功能,让博物馆实现从数量上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飞跃。
第三个是关注文化文物大数据战略。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安全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国内博物馆界积极行动,纷纷将传统业态逐步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在推进文物数字化过程中,博物馆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文物的标准分级、文物的数字化展示等。
谈文化“走出去”
国内博物馆应推动多元合作
新京报:近年来国博在积极拓展“朋友圈”,提升影响力、国际地位和扩大话语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你认为,中国的文博机构应如何适应当前的国际环境,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王春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对外国际交流合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把中国的文化元素输送出去。文博领域是一个低敏感度、高亲和力、高触达率的行业,总体来说,目前中国文博的对外交流,“引进来”的多,“走出去”的少。对文博机构来讲,“走出去”不仅仅是形式上“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人理解中国文化要素中承载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当以更开放的心态、更自信的立场,用国际化的表达,与国际博物馆同行交流互动,推动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推动文化“走出去”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看来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方面,线上传播体系待完善。传播的内容设计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影视资料和互动体验较少,缺乏对内容的“深加工”;传播途径上,对高科技元素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够,数字服务向移动端转移不够充分;传播效能方面,制造海外传播热点的能力不够。另一方面,线下传播合力不足。国内博物馆“走出去”展览的主要模式是双边合作,联合举办出境展览等多边合作较少,应着力推动多元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大家一起讲好中国故事。此外,市场化、商业化渠道有待扩宽。举办国际展览、长期维护海外服务号等成本不低,很多工作目前都是牺牲短期经济效益换取长期社会效益,希望社会各界多多关注支持,也希望国家能适当予以政策支持。
谈智慧博物馆建设
国博按5条技术路径推进智慧建设
新京报:刚才你也谈到智慧博物馆建设,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智慧博物馆是一种新的参展方式吗?智慧国博建设有哪些进展?
王春法:现在说到智慧博物馆,往往和信息化“画等号”,这是不对的。智慧博物馆,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智慧管理、智慧展览、智慧服务。国家博物馆从2018年开始推动智慧国博建设,按照5条技术路径来推进,即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自主学习、迭代提升。
比如透彻感知,包括对文物的管理要做到知晓文物的各种状况,对观众要做到实时了解,如观众在馆内的位置、行为等情况;对馆舍要做透彻的感知,了解馆里发生的一切;泛在互联则是感知的数据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地汇总上报,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5G全覆盖,无线网络覆盖达到95%以上;智慧融合要求我们更快更好地将多元异构数据汇交起来,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多方面价值。这三方面做好之后,实现自主学习,通过对文物和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知识体系,再逐步地达到迭代提升。
我们一边做研究,一边做应用。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内外33家博物馆共同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在其中的“国博专场”,我们通过数字虚拟技术展示、8K拍摄并高清呈现等丰富形式,向观众沉浸式阐释了文字对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
我们计划在国博推出一个智慧展厅,初步定在4月份对公众开放,届时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博物馆怎样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对文物的状况进行监控,并进行多元化的呈现。
谈“博物馆之城”建设
国博将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
新京报:北京市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国博会起到什么作用?
王春法:北京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我认为这个理念提得非常好,规划明确到2035年建设460座博物馆,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指标。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支持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5家博物馆纳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我对这些都非常赞成。
那国家博物馆在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中会发挥哪些作用?一方面,博物馆对城市发展的五方面力量,国博都能够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作为行业发展的标杆,国家博物馆要建设历史长廊、文化殿堂、精神家园和人才高地,对首都建设“博物馆之城”会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也有足够的自信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此外,在“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过程中,国家博物馆也会支持其他博物馆的建设,带动地区博物馆发展,与他们共同策展、开展交流合作等。比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推进,三地博物馆加强了合作,国家博物馆联合首博、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也是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留城市文化记忆方面承担着独特的功能使命,对赋能城市未来、推动城市更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博物馆对城市发展来说,至少有五方面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对城市品位的塑造力、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力、对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力、对城市影响的辐射力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新京报记者陈琳
展会先锋:
商会协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名录,助力你业绩高飞。
名家讲堂:具有最全老师阵容,帮您事业家庭腾飞。
全国展会,全国商会,全国协会,全国企业名录,全国就业会刊持续更新中,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更新,感谢持续关注,
展会先锋;24小时客服微信:371240006(展会名录全拼) 土豆号; yiye1314qq
持续更新中。可以充值会员下载您需要的任何资源,有问题客服24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