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2025-01-02 0 206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腾讯科技 文 / 周小燕 李海丹

8月16日至22日,有“机器人武林大会”之称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期间机器人公司们“卷出天际”,大会现场“人”多,“机器人”和“机器狗”也多。

有“像人”的,比如“李白”、“杜甫”这类仿生机器人亮相,它们在触感和外貌上逼近真人,并且能做更加柔性的动作,甚至还能在现场“互动”斗诗: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除了中国古人,外国人样貌的仿生机器人也在现场凑热闹: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这些仿生机器人背后是一家名为EX机器人的公司,2022年,这家仿生机器人公司曾把爱因斯坦、邓丽君拉到现场。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2022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

除了“像人”,也有“像狗”的,比如小米发布的第二代四足机器人,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展示如何对人类的动作自主反馈: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追觅消费级仿生四足机器人在和人类的互动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馈“: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机器人公司们不仅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场内秀肌肉,场外也不消停,纷纷借助这个档口“各显神通”,宇树科技和有“天才少年”之称的稚晖君的“智元机器人”先后脚发布自家的人形机器人

宇树科技发布了号称国内第一台能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H1,不仅踹不倒,还能躲避来自人类的“攻击”,售价预计低于9万美金。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H1发布后不到3天,有“天才少年”之称的稚晖君(彭志辉)也于本周秀出了人形机器人“远征A1”,可以挪小碎步,预计成本低于20万人民币。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像人也好,像狗也罢,仿生机器人仿佛成为了人类对真实世界映射的寄托,人们在创造新事物的时候,不自觉地以自身和周边生活为参照。2022年下半年,的火爆,给AI+机器人的“具身智能体”增添了更多想象力,机器人不仅可以做到身体像人,还有可能思维像人。

但和实用性相比,仿生机器人目前更多的作用似乎停留在供人娱乐消遣。除了仿生机器人,其它应用于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机器人给行业带来了哪些变革?生成式AI时代下,机器人将走向怎样的发展趋势?来自中国、欧洲、日本、美国等全球各地专家分享各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模,以及为推动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动作,并对机器人应用场景、机器人和人的关系等议题进行讨论。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AGI最理想的身体形式

人形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用?一直是业内关注的机器人话题之一,腾讯科技的创投圈节目《创投变辩辨》曾对此做过讨论,业内对人形机器人的侧重点分为“情感派”和“功能派”,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认为与人产生情绪互动才是人形机器人的本质,不需要形体一定像人;深圳逐际动力首席科学家张巍认为具备如人类一样的劳动能力才是重点,做成双足才是真正的人形机器人。

对此,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认为,未来,机器人的外形不一定一直是钢铁性的,也可能是肌肉性,从结构到控制都越来越像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则认为具身AGI最理想身体的形式,应该是人形机器人,“因为人类的社会环境主要是为人类而定制的,如果我们能够打造一个有泛应用的通用机器人,人形是最好最适合的一个形态,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人类的各种环境。未来的AGI需要有具身的实体,让同真实的物理世界相交互来完成各种任务,这样才能给产业带来真正更大的一个价值。”

姚期智认为,可以将人形机器人的主要部分和人类的结构做类比,人的核心组成部分有身体、大脑和小脑,人形机器人可以据此类比:

人形机器人的“身体”:人形机器人的硬件,具备传感器和执行器

人形机器人的“小脑”:主导视觉、触觉各种感知,来控制身体,完成复杂的任务

人形机器人的“大脑”:主导上层的逻辑推理、决策、长时间的规划以用自然语言能够和其他的智能体、环境交流

在“身体”板块,“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比如楼梯的结构、门把手的高度、被子的形状等都是为了人类的形状而定制的”,它更能高效解决丰富场景中的各类问题、更适应多任务处理的模式,是通用机器人的理想身体结构。

姚期智在大会上透露,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已经有了两个形式的机器人,其中有一个是前几个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的“小星”,它的高度是1米2,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亮相的是“小星MAX”,它的身高达到了1米6。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虽然人形机器人是最理想的通用机器人形态,但它也面临更多挑战,姚期智认为,具体来说需要解决四类难题:

第一,我们能不能像大语言模型一样有一个具身的大模型,它能够直接的一步到位,能够控制最低层的效率。第二,关于计算能力的挑战,我们做一个比较,就像谷歌的 做第一个到下沉的统一模型,目前只能达到三个赫兹的水平,和我们需要的500个赫兹差的很远,所以这里面还有很多的事情我们需要来克服困难。第三,怎么样把多模式的感官融合起来。第四个,机器人要收集数据还需要很多事情需要做,其中也面临很多安全隐私等方面的问题等。

相比较于硬件,波士顿动力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rc 强调了“软件”,他认为认知智能和运动智能对机器人同等重要,“只有最好的硬件设计师和软件性设计师倾力合作,才能够设计出世界上最好的机器人。”

不像人的机器人,已经在服务人类生活的路上

尽管人形机器人被注入了很高的期待,但不论是纷繁复杂的硬件以及传感系统、控制系统、动力单元各方面的相互协调机制,还是达到接近人类的智能水平,都距离理想的终极人形机器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一些不那么像人类的机器人,却正渗透到人类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景有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自动驾驶等。

在机器人+医疗板块中,如何通过应用机器人技术提升手术效率和安全性,让AI+机器人在医疗场景中得到更多发挥、实现“智慧医疗”是长期话题。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人机交互研究中心和未来医疗机器人中心主任Dong-Soo Kwon认为,机器人内窥镜手术的时代已经到。

Dong-Soo Kwon分享了柔性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的进展,未来医生可以通过口腔、下体或者是血管、尿管来入路做手术,而不需要在患者的身体上做切割造成创伤。但目前的内窥镜手术还有较大的局限性,很多内窥镜手术都是“僵硬的、僵化的、刚性的”,对病人并不友好,“下一代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易于控制、效率高、安全性高,可以最大化术者的表现。”

未来,一个手术机器人或许不仅仅会机械操作,也能在运动和控制乃至智慧方面做的更精细。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孟庆虎发现,很多仿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场景中往往“动作非常连贯”,但最大的缺陷是,“机器人从来就没有回应过一句话,不能与医生进行语言交互”,这类大语言模型则提升让机器人开口说话的可能性,也让医疗机器人具备“智慧”具备想象力。

孟庆虎举例,“比如将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限制在消化道,虽然它无法识别人脸或文字,但它能够识别出从口腔到肛门,乃至整个消化道里面所有不正常的地方和所有病变的地方。”

这对机器人在更细微颗粒度的操作能力要求极高,国奥尔登堡大学教授 分享能在微小体系进行医疗操作的纳米级机器人操纵和研究成果,他解释纳米机器人是一门新的科学,目前主要研究的是“运用小型的机器人来做一些执行感知、设计和制造,来完成一些小维度物理的问题”。但纳米机器人课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被研究,至今也没有实现纳米机器人在小尺度上做精准动作的操作,因为“挑战实在太大了”,需要机器人能够实现在“非常小的层面的组装,识别非常小的层面的表征,在非常小的层面做结构设计、生产制造、测量以及所有类型的小的操作。

机器人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也较为迅速,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主席(2018-2019)、德国纽伦堡工业大学教授 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移动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概率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结合,造出可以感知环境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这也是自动驾驶最基本的典型元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好的集合概率学和全景语义分析的结果”。

随着机器人更多的应用场景被不断开发,各场景下的市场规模和投资价值逐步凸显。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Alois C. Knoll表示:“有多重原因驱使着我们投身于类人机器人的领域。我们希望开辟新的维度,比如深空探测和挑战传统工作领域的界限,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实现这些目标,这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市场。其次,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了机遇,例如在医疗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领域,尤其是老年人看护方面等,这都是潜力巨大的市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到2025年,超过65岁的人口将大幅增加”。

为了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国和欧美国家都做了什么

尽管机器人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世界人口数量的降低趋势,倒逼各个国家必须尽快在技术上做出改变,以改善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分享了一组中国机器人产业数据:2022年中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2023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353万套,同比增长9.6%。“在全球化方面,辛国斌透露:“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

再来看日本和欧美国家。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前任主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福田敏男透露,日本制定了机器人发展计划5.0,又称之为“登月计划”,主要有三大目标:第一,到2050年,机器人会有等同于或者优于人类的生存能力;第二,到2050年开发旨在通过思考和行动自动化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第三,到2050年开发能够在人类难以行动的复杂环境当中可以自主判断并行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芬兰奥卢大学教授尤哈·罗宁表示,为推送欧洲推动机器人创新,欧洲开发了一个社群网络,建立了一个“DIH”概念,即数字创新中心,会分享很多的软件和基本的服务,让成员企业能够避免掉一些重复的研发或者一些不必要的投入。

世界机器人大会强调国际间的行业交流合作、促进国际协作共赢,打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体系,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RAS)会议事务主管副主席,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张建伟强调机器人产业的国际合作。张建伟说“我们现在面临着是巨大全球性的挑战,只有通过合作,避免低水平(技术)重复”。

展会先锋:
商会协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名录,助力你业绩高飞。
名家讲堂:具有最全老师阵容,帮您事业家庭腾飞。
全国展会,全国商会,全国协会,全国企业名录,全国就业会刊持续更新中,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更新,感谢持续关注,
展会先锋;24小时客服VQ:371240006(展会名录全拼) 土豆号; yiye1314qq
持续更新中。可以充值会员下载您需要的任何资源,有问题客服24小时在线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展会先锋-展会名录-免费下载-展会信息-免费发布 展会资讯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白”“杜甫”上阵斗诗,机器人、机器狗同台打擂 http://www.zhanhui.shop/2431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