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崭新城市、快速发展起来的超大型城市。40多年来,从祖国南部沿海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这座城市的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的城市安全也面临不少新问题、新挑战。
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深圳展现出明显的超高密度和超大流量特征。全市陆地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经济密度、人口密度、机动车保有量密度、燃气管网密度均居全国城市前列。
作为一座高速发展城市,深圳呈现出空间结构和建筑形态复杂多样的特征。高端商务区和城中村并存,共有城中村2135个、自建房49.2万栋、“三小”场所39万家。城市的复杂性、多样性,也带来了一系列消防安全的压力和挑战。
作为一座海滨城市,深圳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时间长、范围广,平均每年面临4个台风、30场以上的暴雨灾害威胁,并且台风暴雨灾害极易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给城市防汛和防台风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面对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立足“大安全大应急”理念,把科技信息化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抓手”,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努力打造城市应急安全治理的“新名片”。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应急安全科技展展会现场(深应宣 供图)
为城市应急系统装上“智慧大脑”
智慧应急是实现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深圳在推进应急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勇当尖兵。
从5G高清鹰眼到全场景立体化监测预警,从抢险救援照明车到多功能网联无人机……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应急安全科技展上,国家城安院、深圳市城安院、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中国铁塔、佳都科技、海格通信、海能达、深圳市保安服务公司等近百家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携科技含量高、应用范围广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震撼亮相。展会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遴选和展示了一批应急安全领域先进适用的高精尖技术、装备和产品,打造应急管理领域集“成果交易、产品展示、高端论坛、合作交流”于一体的高端平台。
消防灭火机器人参加深圳市“应急使命·2023”防汛演练(深应宣 供图)
救援现场路况复杂,大型车辆进不去怎么办?深圳市贝特尔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消防机器人搭载了大流量的消防水炮和360度防爆云台摄像机,可实现高效救援。中集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挪车机器人也成为展会上的“网红”产品,不仅可以高效完成挪车,还能在抢险救灾场所运输应急物资。
像这类科幻感满满的应急“黑科技”,已然普及到深圳城市应急救援的各类场所。
深圳地铁5号线正在开展光纤地震计阵列安装与调试(深应宣 供图)
2021年11月,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自主创新研发“地铁隧道外界入侵监测预警”技术,该技术目前已在深圳地铁5号线、11号线部分区域部署应用。自运行以来,该技术对沿线地铁安保区范围内进行了有效监测,可发现地铁隧道周边异常震动,为监测区域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良好支撑。
“‘智慧’的力量支撑着城市的安全运行,保障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鸿雁说。
穿梭于城郊山林河谷中,智慧应急的应用同样如影随形。
当智慧森防监测预警系统烟火识别自动预警功能被触发,监控画面自动定位林区起火点,同时推送起火点位置信息和高空监控画面,值班人员可第一时间锁定火情,迅速安排人员进行处置……智慧森防监测预警系统除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外,还叠加了卫星遥感影像图层,可以迅速确定起火点位置、准确标绘起火点范围,让森林防灭火工作如虎添翼。
目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在全市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安装了124路双光谱高清摄像头,采用智能烟火识别、态势分析、智能标绘等信息化技术,构建了全天候的森林防火立体监测网络,实现森林火灾风险隐患的“全面感知、深度应用、精准指挥”。
抬头仰望蓝天时,还有一支“空地哨兵”正在守护鹏城。
开展无人机扑救森林火灾展演(深应宣 供图)
当前,深圳正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急管理领域与智能无人机高度融合的应用场景,让这座“天空之城”不断“向上延伸”。
工作人员通过远程发布巡飞指令,无人机可平稳精确地按照规划航线开始自主巡航,指挥中心大屏同步出现航线的视频画面……这样的应急场景,在龙岗区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已成为常态。
在龙华区,为了解决辖区条件复杂、事故多发易发、监管人员不足等难题,在全区6个街道分别建设无人机自动机场,利用无人机对辖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开展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实现了全覆盖、全自动化巡查作业。
近年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加强对市、区、街道应急系统无人机设备的整合,并建立了应急无人机“七飞”应用机制,通过无人机全覆盖、无死角的高空巡检,全面提升市、区、街道对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点的自动化巡航检查、智能化监测预警能力,实现空、地一体化“火眼金睛”守护城市。
一幕幕创新应用场景,成为深圳以“大安全大应急”理念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更安全的生动缩影。
围绕“防、管、控、应”四个维度开展业务和信息化顶层设计,通过业务引领驱动建设应急管理“一库四平台”(应急管理大数据库、安全防范平台、监管执法平台、监测预警平台、联合指挥平台),以信息化应用支撑各项业务提质增效,构建全主体协同治理、全要素系统防控、全过程闭环管理、全周期数字赋能的超大型城市安全治理新模式,探索城市安全发展新路径。此外,优化升级智慧三防平台,进一步发挥从前端预报预测预警到会商研判,从精准分析到指令推送,实现从指挥调度到应急救援、灾后评估一体化的三防防御部署指挥平台,为深圳市三防指挥部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用科技信息化编织城市安全网
当面对一场不期而至的天灾时,如何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响应行动,在天灾中展示城市管理水平?
深圳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首批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为契机,建立了各方齐抓共管、更加紧密配合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通过深化科技信息化应用,实现对城市安全风险的“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切实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去年9月初,台风“苏拉”两次登陆广东。深圳面临“强度超强、持续时间超长、强降雨范围超大”的极端特大暴雨侵袭,全市33座水库、58处河道水位超警、186处出现地质灾害等灾情险情。深圳市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22万人,坚决果断采取紧急关闭地铁站、水库泄洪、抢险抽排、抢通水电气通信等应急处置措施,并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这是深圳建市历史上第一次启动“五停”。通过精准施策、分步实施,实现了城市的“一键暂停到一键恢复”的平稳切换,对城市经济社会影响降到最低,得到市民群众广泛肯定。
此轮台风、暴雨极端天气中,深圳市未出现群死群伤、水库溃坝漫坝重大险情,人员因灾零死亡,灾后12小时城市整体秩序基本恢复正常,灾后72小时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基本恢复正常。
这背后,是深圳市各级、各部门做足防灾减灾救灾准备的真实体现。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深圳通过科技信息化技术,健全完善预警覆盖发布渠道,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当灾情来临时,深圳可通过短信、微信、网站、电视、广播、户外屏等全媒体,实现对全体市民以及特定风险区域、特定时段、特定人群的靶向式、立体式、全覆盖的精准发布。
强化基层安全治理,还需要提前筑牢防线。攻克“超大特大城市病”,成为防灾减灾链条上的关键一环——2021年,深圳市启动实施“瓶改管”攻坚三年行动,2023年底实现全市管道天然气改造全覆盖,从根源上遏制瓶装燃气安全事故;开展城中村供用电专项整治,着力解决供用电设施重过载、残旧老化等问题;开展群租房消防安全专项排查行动,有效防范化解火灾风险,切实做好群租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面对城市“高坠事件”,通过案例数据深入剖析事故发生的时间、空间、行业等特征,深入开展高坠风险专题研判,通过对6个部门11类数据融合比对,从649万家企业、工程项目中研判出59个高风险对象,实现风险精准防控。
目前,深圳从“人防”“物防”“社会防”等全方面防范化解风险,消除隐患和防范事故发生。依托信息化技术完成约60万家单位场所的风险筛查和动态管控;通过建立完善“安全监管一体化管控体系+专项治理监管体系”的模式,实现对全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全流程监管执法闭环;构建应急管理情报分析系统,已经完成了高坠、触电、火灾等5类40余个风险评估模型;统筹推动城市生命线、道路交通及高危企业等重点领域物联感知网络建设,打造全域感知监测体系,完成水、电、油、气等14个重点领域专题建设,实现城市安全风险的识别研判和监测预警。
用安全应急产业打造“生态圈”
在应急领域,深圳正通过推动城市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促进安全应急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壮大。
让“20+8”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应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新的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正是深圳交出的“创新答卷”。
按照《深圳市培育发展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工作部署,深圳组织开展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调研,开展安全应急产业生态体系和发展路径研究,参与组织“光明日·全球传感器发展大会”,构建与国内外企业面对面沟通的桥梁。
同时,持续加强创新生态建设,联合华为、平安、深圳市城安院等单位,共建城市公共安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整合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技术优势和人才力量,举办主题教育交流会、人工智能专题座谈,走进华为、走进联通、走进河套等系列活动,搭建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推动城市安全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落地,支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创新发展。
创新平台的打造同样不可或缺。由应急管理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基地),充分运用深圳市城安院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成果,力争打造成立足深圳、扎根广东、面向湾区、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城市安全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由中国地震局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正围绕打造“世界级先进水平的防灾减灾技术研发机构”的目标,推动实现防灾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为安全应急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工程支撑和产业支撑。
由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联合安全应急领域多方科技创新与产业资源,共同发起组建设立的深圳市安全应急产业联盟,正按照全力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的部署要求,打造合作交流平台、集聚发展平台,构建国内领先的安全应急产业生态圈,全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
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行者,深圳不断探索完善超大型城市安全发展治理新路子,让城市更智慧、更安全、更宜居,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助力实现“深圳高质量”,跑出“深圳加速度”。
■数读
●2016—2022年,深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48.2%,死亡人数下降46.9%
●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火灾死亡率等核心指标常年控制在较低水平
●依托全市政务大数据平台,汇聚接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交通、水务、气象等22家行业单位数据,总记录数超2100亿条
●建设应急管理大数据库,形成灾害事故、管理对象、应急人员、救援资源等8大主题库,日均共享25万次
●依托“学习强安”APP开展全生命周期安全应急知识宣传培训,提升安全素养和安全意识,注册总人数494万,注册企业22万
●编制24项数据标准,2023年底前完成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等3类9项深圳地方标准发布
■一线案例
科技信息化
赋能基层安全治理
深圳以服务基层为宗旨,建设“圳应急”APP。汇聚风险、隐患、前端感知等各类数据,通过“一张图”下沉到区、街道等一线单位,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圳应急”APP还开发了智慧搜索功能,将数据分级分类,形成企业、人员、事件和楼栋等11类结果,实现一键查找、快速匹配,有效提升基层用户查询效率。
探索“微模型、微创新”,根据基层业务诉求,初步形成“疑似‘僵尸企业’、疑似未纳管、工伤预警信息、区(街道)执法量对比”等小模型20个,实现数据赋能基层。(深应宣)
展会先锋:
商会协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名录,助力你业绩高飞。
名家讲堂:具有最全老师阵容,帮您事业家庭腾飞。
全国展会,全国商会,全国协会,全国企业名录,全国就业会刊持续更新中,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更新,感谢持续关注,
展会先锋;24小时客服VQ:371240006(展会名录全拼) 土豆号; yiye1314qq
持续更新中。可以充值会员下载您需要的任何资源,有问题客服24小时在线